![]() 日 本 1999年8月13日啟用 2:3 日章旗、日之丸 圖:Tai Yu-liang 國旗介紹 日本人是崇敬太陽的民族,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表示太陽的圓形圖案。這樣的旗幟,最早有可能在西元六四五年大化革新後就開始使用了。古時的日丸圖案不只有白底紅日,傳說源平合戰中源氏使用白底紅日,平氏使用紅底金日,最後源氏獲勝,從此只有白底紅日。後來,日之丸便經常被作為船隻旗幟用,歷史名將織田信長、武田信玄、德川家康都曾使用。 一八五四年日本與美國簽定《神奈川條約》後,也採用日之丸為辨識船籍的旗幟。一八七○年2月27日(明治三年1月27日)制定了《郵船商船規則》,將日之丸稱為「御國旗」,懸掛於船隻以識別國籍,這個日期也成為了國旗制定紀念日,不過此時的日之丸縱橫比例為七比十,與現在不同。此後日之丸成為實質上的日本國旗,但是嚴格來說仍然沒有一份明確的國旗法律,1931年有國會議員提出「大日本帝國國旗法案」,但未獲通過。 二次大戰後,部份人士認為日之丸與習慣上的國歌《君之代》是軍國主義、侵略外國的象徵,反對作為國旗國歌,再加上沒有明確的國旗法律,導致日之丸是否為日本國旗的爭議不休,也頻頻發生學校在開學、畢業典禮上是否掛國旗唱國歌的問題;直到一九九九年有一位中學校長為此自殺,才促使政府通過了《國旗及國歌相關法律》,明確將日之丸、君之代定為國旗國歌,並將日之丸稱為「日章旗」,縱橫比例為二比三,8月13日公布實施。 《國旗及國歌相關法律》 (國旗) (國歌) 附則 附錄一(與第一條相關) 一 比例及日章的位置 附錄二(與第二條相關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