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越 南 1955年11月30日啟用 2:3 金星紅旗 圖:Tai Yu-liang 紅色象徵越南人民長期以來為爭取國家獨立而進行的革命戰鬥,金星代表越南共產黨,金星的五角分別代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工人、農民、士兵、知識份子、青年等五個社會階層。 越南憲法第141條: 1945 北越國旗
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受法國統治,戰中曾被日本佔領。二戰結束之際,1945年8月22日,胡志明在北部的河內宣布獨立,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(Democratic Republic of Vietnam),國旗為紅底中央一顆黃星。越南南部仍由外國勢力佔領。 1948 南越國旗
1984年,法國扶持阮朝末代皇帝阮福晪(保大皇帝)在南部的西貢建立越南國(State of Vietnam),國旗為黃底加三條紅色橫線。1955年10月26日總理吳廷琰推翻保大,成立越南共和國(Republic of Vietnam),仍繼續使用此國旗。此旗來自1890年阮朝的國旗,黃色代表黃皮膚,紅色代表鮮血,三條橫線代表東京、安南、交趾支那(今北圻、中圻、南圻)三個地區。 1955 北越修改國旗 1955年11月30日,北越將國旗中的星星做修改,成為與現今國旗相同的樣子。 1975 南越變更國旗
1975年4月30日,北越滲入南越從事游擊戰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(National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Southern Vietnam,即越共 Vietcong)推翻越南共和國,成立南越南共和國(Republic of South Vietnam),並以解放陣線的旗幟為國旗。上紅下藍代表共產主義的北方與資本主義的南方,黃星跨越兩色代表統一控制南北兩地。 1976 南北統一 1976年7月2日,南北越統一,國號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(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),使用北越「金星紅旗」迄今。 黃色為越南的傳統色彩,越南自古以來即使用黃色的旗幟。1984年南越使用的黃底紅線旗,早在1890年就出現,做為阮朝的國旗。後來越南成為法國保護國,以及被日本佔領時,也都使用黃色的旗幟。時至今日,黃色旗幟仍是海外越南人最常使用的民族象徵。
|